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203章 鬼胎各怀心思重(二)

第203章 鬼胎各怀心思重(二)

    听了李春芳的话,汪道昆倒是丝毫不介意的说道:“子实,要是真的能当这督理粮饷,还管什么委屈不委屈。”
    朱载坖能明白汪道昆的意思。徽商和山陕商帮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汪道昆只是要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这在现在的大明是无可厚非的。
    面对着汪道昆的恳求,朱载坖说道:“伯玉兄,虽然去江北你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还是要以国事为先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南直隶参政督理粮饷,就是去给扬州盐商放血的,若是王崇古去,肯定会把刀子对准徽商,要是汪道昆去,那出血的大头就是山陕商帮了。
    说句实在话,严嵩并不在乎抗倭的钱从哪里出,他只在乎有钱,至于钱从谁那里出,那不重要。朱载坖也知道,要是真的汪道昆能外放这个督粮参政,那肯定少不了折腾一下山陕商帮,这种东西,朱载坖并不觉得意外,但是朱载坖也知道,现在抗倭是要务,大军作战,要是粮饷不继,那就是取败之道。
    不管汪道昆和山陕商帮的矛盾多大,抗倭所需的粮饷是一定要凑齐的,否则嘉靖也不会放过他。
    朱载坖也不希望汪道昆真的把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抗倭是大事,耽误了军需,别说嘉靖,朱载坖也不会放过他的。
    虽然李春芳给汪道昆出了主意,但是真的要实施起来,还是难度不小的。这里面涉及到严嵩、徐阶、杨博、李默,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又都是大佬,朱载坖不便出面,汪道昆却对着李春芳说道:“谢过子实的高义了。”
    李春芳对朱载坖说道:“不若给伯玉一张王府的帖子,好方便伯玉办事。”
    朱载坖笑着点点头,命人给了汪道昆一张帖子,汪道昆这才离开。
    朱载坖问道:“伯玉就凭一张帖子就能办成此事?”
    李春芳和高拱都是笑笑,李春芳笑着说道:“伯玉用王爷的帖子,只是块敲门砖罢了,他可不缺钱。”
    朱载坖笑笑,汪道昆可是人民币玩家,钞能力强得很,便问道:“现在京中买官,到底花费几何?”
    现在大明朝廷内卖官鬻爵已经是常事了,从小阁老到徐阶,还有吏部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受贿风行,官无大小,皆有定价,一般来说,官吏走的门路,中高级官员当然首选小阁老的门路,虽然小阁老的大门不好进,但是小阁老算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了。
    一般来说,州判三百两,通判五百两;指挥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御史、给事中分别为五百两和八百两,但是像南直隶或者浙江这些地方的巡按御史,因为油水丰厚,也有增至千两者。京中的官吏,价格最高的是吏部文选司的郎中、主事,吏部掌握人事任免升黜大权,故价格最高,吏部郎中、主事三千两,后增至一万二三千两。
    当然,不止小阁老这一条路,有财力的官员们走徐阁老、陆炳的路子,一样也可以,囊中羞涩的官员们,找找文选司郎中陆光祖,也是可以的。
    朱载坖笑着问道:“那伯玉可是要出点血了,这个督粮参政怕是不便宜啊。”
    高拱说道:“这江北督粮参政,本就是肥缺,现在杨博那边也要竭力争取,恐怕三千两都不够。”
    这是汪道昆的事了,他家里又不缺钱,就是别说三千两,就是万两白银也是随便拿得出来的。
    汪道昆拿着裕王府的帖子,第一个就赶到了严府,求见小阁老,有朱载坖的帖子开路,严世蕃当然要见一下汪道昆,严世蕃也知道汪道昆为何而来,汪道昆刚刚坐下,严世蕃就说道:“伯玉,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非是不帮你,只是这件事情恐怕我们父子无能为力啊。”
    汪道昆说道:“小阁老误会下官的意思了,下官并非为了江北兵备而来。”
    严世蕃有些诧异,不是为了江北兵备,那是为了什么,莫不是在兵部待的不痛快,准备换个地方。汪道昆将李春芳的意思说了一下,严世蕃想了一下,说道:“伯玉,此事还要和家父商量一下,等家父下直,问过家父过后再回复伯玉可好。”
    汪道昆点点头,取出一个匣子说道:“小阁老高义,下官佩服,些许徽州土产,小阁老且收下,此事若成,下官另有后报。”
    汪道昆走后,严世蕃打开匣子,里面是黄庭坚的《花气薰人帖》,也算的上传世名帖了,价值也在千两左右。
    严嵩下直回家后,严世蕃带着汪道昆送的书帖,给严嵩看。严嵩说道:“这是真迹无疑,你从哪里得来的?”
    严世蕃说道:“这是汪道昆送来的。”
    严嵩坐下,喝了口茶说道:“给汪道昆送回去吧,这事恐怕难办。”
    严嵩当然知道汪道昆所求为何,但是现在吏部有李默,兵部有杨博,这事不好办,况且严嵩自己心目中还是倾向于谭纶的,所以虽然汪道昆的礼物很让严嵩动心,但是严嵩也只得退回去。
    严世蕃说道:“父亲先别忙着拒绝嘛,汪道昆也不是为了江北兵备来的。”
    严嵩有些疑惑,汪道昆所求不就是这个江北兵备吗?那他还要求什么,莫非他另有所求?
    严世蕃将汪道昆的想法告诉了严嵩,严嵩想了想说道:“这恐怕不是他汪道昆想的出来的办法。莫非他背后还有高人?”
    严世蕃说:“父亲,今日汪道昆拿的是裕王府的帖子来。”
    严嵩笑笑,说道:“老夫就知道,果然是李子实!”
    严世蕃问道:“为什么不是高肃卿?”
    严嵩说道:“高肃卿为人有才气,英锐勃发,议论蜂起,而性急迫,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辟易。他不会为汪道昆设此谋的。”
    对于严嵩的这个评价,严世蕃也是认同的,严世蕃说道:“儿子以为,汪道昆的这个办法确实可行。”
    严嵩沉思了一下,说道:“传话给汪道昆吧,这个忙老夫帮了,但是徐阁老那边,要他自己去说。”
    严世蕃当即就传话给汪道昆,第二天晚上,汪道昆带着礼物来到徐阶府上,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又是徐阶的南直隶老乡,和徐阶也还是比较亲近的,徐阶当然知道汪道昆来所为何事,但是徐阶已经打算作壁上观,就不想再见汪道昆了,于是派自己的儿子徐璠来告诉汪道昆。
    徐璠出来对汪道昆说道:“伯玉,家父最近身子有恙,外客一概不见,伯玉请回吧!”
    汪道昆说道:“鲁卿(徐璠字),下官只有几句话,请鲁卿转告老师,若是老师仍旧不帮这忙,下官也不再叨扰了。”汪道昆于是就将自己现在的来意告知徐璠,徐璠赶紧去通知徐阶。
    徐阶听了徐璠转述的话,无奈的说道:“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书房待客吧!”
    徐璠将汪道昆请进徐家的书房,徐阶在书房里思考着,本来他是不想参与此事,汪道昆的来意他也很清楚,他之所以不想见汪道昆,一来是他本就不愿意介入此事,而汪道昆毕竟是自己的老乡和学生,见面拒绝就比较尴尬,所以就采取这种相对比较委婉的方式加以拒绝。
    其次就是他并不看好汪道昆,虽然汪道昆在兵部任职,但是毕竟资历太浅,要想竞争这个职务,光靠徐阶是不太可能,何况汪道昆又不是徐党的成员,徐阶何必费尽心机的帮他呢。
    但是汪道昆将李春芳的谋划说了出来,徐阶立刻就意识到此法可行,看来汪道昆背后还有高人,而朝中和汪道昆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裕王了,徐阶可不认为朱载坖有这个本事想出此等办法,肯定是裕王的讲官们为汪道昆出谋划策。而且徐阶也猜到了,这事就很像李春芳的手笔。
    事涉裕王,徐阶当然不敢掉以轻心,为了一件小事,在裕王那里失分,是极其不智的行为。徐阶再怎么也要见见汪道昆,再做区处。
    汪道昆进来后,恭敬的向徐阶行礼,徐阶笑着说道:“伯玉此来的目的,老夫已经知道了,只是老夫人微言轻,恐怕难以帮得上忙。”
    汪道昆说道:“老师当朝辅臣,只要为学生说一句公道话,学生就知足了!”
    徐阶说道:“伯玉刚才所言,确实可行,只是此事不在内阁,而在于吏部、兵部,为师能帮的也很有限。”徐阶不太想过于深入的介入到此事中去,一来是他现在还拿不准杨博的意图,二来就是李默的心眼并不大,况且他十分反感内阁伸手到吏部来。
    汪道昆说道:“不瞒老师,学士已经找过严阁老了,严阁老的意思是,内阁有他,但是还是需要老师助一臂之力。”
    徐阶当然知道,这一臂之力是什么,就是吏部文选司郎中陆光祖,就算严嵩说动嘉靖,将江北兵备和督粮参政分设,但是这督粮参政依然是部推的,而陆光祖就很关键了,只有作为文选司郎中的陆光祖提名,才会将汪道昆的名字报到吏部尚书李默那里。
    而陆光祖是徐党的核心人物,徐阶对他是格外栽培,同时他还是陆炳的族人,出身平湖陆氏,故而才能在李默的吏部安安稳稳的做他的文选司郎中,他对徐阶,可谓是言听计从,只要徐阶给他一封信,这事就好办了。
    徐阶沉吟半晌说道:“这样吧,伯玉,你和鲁卿一道去一趟与绳(陆光祖字)府上,至于事能成否,尚在两可之间。”
    汪道昆赶紧谢过徐阶,准备起身去陆光祖府上,徐阶叫住汪道昆,说道:“伯玉,此事要成,只在一人。”
    汪道昆赶紧请教徐阶,徐阶说道:“陆少保,若陆少保肯为伯玉分说,此事可成矣!”
    徐阶说这些话,也是经过仔细思考的,既然已经决定要帮汪道昆,那就干脆送佛送上西,他们内阁辅臣,在李默那里是没什么用的,能说动李默的,就是他的好学生陆炳,而陆炳的儿子陆绎,又在裕王府当差,这个关系,汪道昆是很好搭上去的。
    汪道昆向着徐阶长鞠一躬,才和徐璠一起赶往陆光祖的府上。
    徐阶则坐在书房里,仔细权衡着这件事,严嵩是非要把自己拉到这件事里来不可的,一来就是面对强势的吏部尚书李默,严嵩也不太想和他正面冲突,严嵩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李默自己露出破绽,到时候严嵩就可以一招制敌了。
    而在汪道昆这件事上,严嵩徐阶之所以联手,并非是因为朱载坖的缘故,而是作为阁臣,严嵩和徐阶都已经发现了,六部现在有逐渐脱离内阁掌握的倾向了。作为阁臣,他们两人要联手维护内阁的威严,看看六部尚书们到底是什么态度。
    李默、王用宾的态度其实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想争取一前内阁和六部平礼的状态,杨博刚刚接任本兵,还看不出来态度,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按理说两位阁老联手,足够让杨博屈服了。
    于此同时,杨府,新任兵部尚书杨博正在书房读书,他的儿子杨俊民正在一边伺候着,杨俊民已经中了举人,正在京师读书,准备参加下一科的会试。
    杨俊民问道:“父亲,是否去信给鉴川公(王崇古号)?”
    杨博头也不抬的说道:“急什么,事还未定呢。可是会馆那边有人催促了?”
    杨俊民点点头,杨博颇为无奈,他也知道山陕商帮被徽商一直压一头,这次好不容易杨博担任兵部尚书,也碰巧倭寇作乱,给了杨博机会建议设置江北兵备,嘉靖也已经同意了,杨博作为兵部尚书力推王崇古,按理说徽商在京师中地位相近的只有汪道昆了,但是根本对王崇古构不成威胁,反而是严嵩属意的谭纶也有不少人看好。
    故而山陕商帮家族通过会馆,一直在询问杨博,杨博说道:“你去回复他们,此事还远没到尘埃落定的时候,不要过于急躁,沉稳些!”
    杨俊民点头去办。
新书推荐: 无名抗日英雄谱之潜行敌营 杀猪娘子 反派:禁忌女帝师尊,我无敌了!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许仙:蛇精,我要你助我修行! 超级无冕之王 我一具丧尸在教堂当神父很合理吧 麒麟择主,废材嫡女携兽震三界! 穿到古代开川菜馆 你在荒凉与宁静,我在闹市与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