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213章 朝堂风雨急如刀(四)

第213章 朝堂风雨急如刀(四)

    朱载坖当然知道,要是按照正常的进度,赵文华先接任总督一职,然后再由杨宜等人接任,最后这把交椅自然是落到胡宗宪头上来的。虽然朱载坖也知道,胡宗宪足够剿灭倭寇,但是朱载坖也明白,凭现在的裕王,是很难拉拢胡宗宪的。
    故而朱载坖想将唐顺之扶上去,坐这个东南总督的位置。
    高拱想了想说道:“荆川公比之赵文华,确实更为适宜。”朱载坖现在也是希望让唐顺之上去,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扳倒张经,张经要是不去位,那一切都是白搭。
    朱载坖知道,原本张经的去位,是由于赵文华和胡宗宪的弹劾,实际上就是赵文华及其背后的严党与张经的矛盾。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张经根本没有领会嘉靖派遣赵文华到东南的意图。
    赵文华到东南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祭祀海神,这个是明面上的任务,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视师,嘉靖认为,当前 用兵远在南方,沿袭遵循并不能取得胜利。应当派遣朝廷重臣前往视察,寻找适当的战机。即于诸将之外,复设监视统抚,鼓舞士气,商榷战阵军机,合谋进兵,不致延误,克期奏绩。
    说白了,这种视师,也就是大明政治制衡的一部分,谁当这个总督,都会被嘉靖这样制衡的。张经远在东南,专阃一方,嘉靖怎么可能完全信任他,遣人加以制衡监视都是正常的。
    但是张经根本没有领会到嘉靖的意图,或者是他即使领会了,也觉得无所谓,认为现在除了他之外,无人能够担任总督东南这个职务。
    赵文华出发前,曾致书张经自比“惫直之心士”,希望与他同心协力,分其劳苦。但是两个人在战略上严重对立,各持己见,根本无法调和,张经对赵文华的轻佻十分不满,而赵文华自恃钦差,态度傲慢,对前线将帅颐指气使。
    而且赵文华又是浙江人,面对倭寇肆虐,当然极端不满,多次催促张经和前线将领作战,对倭寇采取进攻态势,赵文华还致书严嵩,称:当事诸君皆老成人品,慎之又慎,未尝不是。但治兵无法,畏贼如处虎,求其挺身以毕此事恐不可得也。
    对前线将领痛加申斥,认为他们畏敌如虎,根本无法作战,同时还直接上疏嘉靖:至论用兵第一事,在用督抚。今用督抚,不过评论贤望,资固不可,望亦非宜。夫守廉隅、善矫饰,有虚誉于时者。使端范镇俗可耳,若居师旅之任,未免局促误事。采名遗宴,用违其才,谁之咎也?故宜举惆镜非常之人,待以不次,使当斯任,则必大有树立。所谓资望何与焉。
    赵文华和张经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虽然朝中的大臣们对赵文华观感不好,但是对于张经更加反感。
    听说户部尚书方钝已经上疏弹劾张经,说他通倭养寇,纵贼失机,纪律大乖,将吏人人解体,征兵半天下,贼寇愈炽。这其实不是方钝一个人的看法,而是现在大部分京师大臣对张经的看法。
    要知道方钝算得上朝中的直臣了,既不是严党,也不是徐党,方钝秉公直谏,先后上书十万余言。连方钝对张经现在都极为不满,可想而知其他的官员们。
    现在的问题就是张经什么时候会下去,会以什么方式下去。
    李春芳想了想说为朱载坖分析道,现今张经专阃东南,又是南京兵部尚书,虽然朝廷和嘉靖都对他极其不满,但是也不可能像处置州县官吏一样直接免职。估计会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东南抗倭取得大胜,张经借此机会功成身退,朝廷另遣他人来。第二就是官军再次大败,张经被下狱治罪。
    当然,朱载坖知道,张经最后的结局有些戏剧性,虽然取得了王江泾大捷,但是还是被下狱论死。其实也不难理解,张经之前一定坚持要调广西狼兵来,为此不惜和嘉靖、内阁翻脸,大有不调狼兵,倭寇不能被平定之势。
    现在狼兵已经从广西调来,大明上下都在密切的关注东南的战事,既然张经把这狼兵吹得如此厉害,平倭非用狼兵不可之类的话已经多次在张经的奏疏中出现,若是张经调来的狼兵还是无法战胜倭寇,那就是张经的死期了。
    高拱说道:“殿下,若是荆川公要担任这个东南总督,那必须要在东南打出几场漂亮仗,痛奸倭寇才是。”
    对于高拱的话,朱载坖和诸位讲官们都表示赞同,其实朝廷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就是急剿,即在短时间内迅速剿灭倭寇一举荡平。
    现在张经显然不能满足朝廷的这个要求,而接替张经的人,必须具备出色的军事能力,对倭寇作战要有胜算才是,这点唐顺之倒是具备一些有些,自从他到任以来,倭寇对于南直隶的袭扰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尤其是苏松地区,唐顺之重点加强了防御,使得倭寇虽然多次袭扰苏松,但是都没有重大损失,倭寇现在正在想南边的浙江转移。
    高拱说道:“还是要去信荆川公,设法重创倭寇,成一奇功。”
    对于高拱的说法,朱载坖不置可否,倭寇不是多能打,而是行踪飘忽不定,又依托大海,官军难以防守,等到倭寇袭扰后,行动迟缓的官军根本无法追击倭寇,想要抓住倭寇,谈何容易。
    李春芳这时候说道:“殿下,何妨退而求其次?”
    朱载坖连忙问李春芳的想法,李春芳的意思很简单,要是去追求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东南,唐顺之的资历是确实不够,而且这个职务实在是容易被嘉靖猜忌,就算唐顺之勉强坐上去,也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实在是划不来。
    李春芳认为,嘉靖未必会继续设立东南总督,这个职务实在是太过于大了,但是将东南总督换成浙直总督的话,唐顺之就完全有资历出任这个职务了。
新书推荐: 无名抗日英雄谱之潜行敌营 杀猪娘子 反派:禁忌女帝师尊,我无敌了!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许仙:蛇精,我要你助我修行! 超级无冕之王 我一具丧尸在教堂当神父很合理吧 麒麟择主,废材嫡女携兽震三界! 穿到古代开川菜馆 你在荒凉与宁静,我在闹市与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