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刘大壮穿书 > 第1章 南锣鼓巷

第1章 南锣鼓巷

    四九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这里是元大都时期修建的!后又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一度是达官贵人聚集地!
    因它的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像一个驼背的老人,俗称锣锅巷!清乾隆十五年,改名为南锣鼓巷!
    它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这条巷子总长787米,宽8米,里面东西走向,分布着十六条胡同。
    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
    南锣鼓巷95号院,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曾经是达官贵人的住所,如今已经被分成,十几户人家租住。
    虽然历经沧桑,但是这座四进的四合院,仍然保留着当年的一些风貌。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影壁墙,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
    绕过影壁墙,是一个宽敞的院子,地面上铺着青石板,左手边是几间倒座房、这里是外院。
    沿着院子往里走,是二进院,院子比外院小了一些,但更加精致。
    院子的中央是一座花坛,以前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
    花坛的周围是一圈石凳,供人们休息。二进院的两旁是厢房,厢房一侧有耳房、这里是前院。
    穿过二进院,是三进院,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树下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
    三进院有主房,是这个院里主人的住所、两边也是厢房,厢房都分东西,一侧有耳房、这里是中院。
    最后是四进院,也是这座四合院的主体部分。
    穿过月亮门,院子的中央是一座假山,假山的周围是一圈水池,水池里已经没有水和鱼了。
    水池的旁边是一座亭子,亭子里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供人们休息。
    四进院也就是后院、有正房和厢房,后院正房居住的、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
    两侧有耳房,应该是下人居住之地,厢房则是用来住女眷的。
    主房都比别的房子高大,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当然厢房又比耳房高大,必须和下人住的有区别才行,当时的等级很森严。
    他叫刘大壮,是个快三十岁的老光棍,每天的生活就是开着贷款买的车跑活。
    他弟弟刘铁汉有本事,在城里买了房子,把父母接走了,老家就他一个人。
    2020 年,他因为一场车祸没了。
    在他快不行的时候,血液顺胳膊流到了手腕,在他的左手腕处,有一只他戴了没几天镯子,这个镯子是奶奶给的,说是留给长孙媳妇的,父母都没有权利要。
    这只镯子非金非铁,非玉非石,它发出幽幽的黑光,包住了他的头,在他咽气的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他再次醒来时,已经重生到了一个十岁的小孩身上,他也叫刘大壮。
    而他现在的家在昌平镇的一条村,没有母亲,听村里人说,是和父亲去了一趟城里,只有重伤的父亲回来了。
    从那以后,本来不爱说话的父亲就很少开口。
    父亲的名字叫刘清泉,据说是因为奶奶喝过山里冒出来的泉水,才有了父亲的名字。
    刘大壮是跟随父亲到地里干活,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摔倒,脑袋磕在了石头上,昏迷不醒。
    一道黑光从他头顶落下,他的左手腕上多了一圈淡淡的胎记,不细看是看不见的。
    而他的灵魂也换了个人,来自后世的一位快三十岁的光棍汉,占据了他的身体。
    从那天开始,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只用了三天,伤就好了,本来瘦弱的他也强壮了起来。
    当然,肉眼是看不出来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父亲从镇里请来的大夫,看的是啧啧称奇。
    他那不苟言笑的父亲,不经意间也会露出笑容,从此父子两人相依为命。
    1944 年,刘大壮 13 岁,父亲听说里长以前上过私塾,就提着他藏了许久的酒和家里的两条腊肉,带刘大壮去拜访了一下。
    不求他学成啥,只要能认得自己的名字就行。
    本身就是农村孩子的刘大壮,也慢慢习惯了,跟着父亲下地干活,晚饭后又到里长家跟着识字。
    学了大半年,里长说:“我会的都教完了,你以后就别来了。”
    不来就不来,要不是自己不认识繁体字,刘大壮根本不会来。
    因为他发现,里长就是认识一些字而已,还学的不全,有些字都教错了!刘大壮也不反驳,自己知道怎么读就行。
    对于生活的艰苦,刘大壮可以忍受,本来就是战乱年代,能有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已经是大多数人的渴求。
    唯一让他诟病的是,衣服是麻布做的,总是和自己的皮肤打架,身上一直是红彤彤的,出点汗那真是酸爽。
    自家就两个大老爷们,屋里乱也就算了,关键是衣服没人补,一直是这里一个洞,那里一个洞的。
    1947 年,刘大壮已经 16 岁了,长得比父亲高点,1.78 米的个头,身体强壮,阳刚帅气,就是有点黑。
    到处都是破洞的衣服,加上头发都是父亲用剪刀剪的,高低不平,这极大地影响了美观。
    刘清泉看着比自己还高还壮的儿子,点了点头说道:“还行,名字没起错,现在就差个媳妇了!”
    从这天起,父亲就经常看不见人了,家里的地都是刘大壮一个人种。
    1948 年,父亲赶着一辆牛车,后面还跟着一位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
    刘大壮在稀里糊涂中,被剃头师傅给收拾了一番。
    虽然头发不是很平整,但是好歹一样长了,还露出了两个耳朵。
    接着,父亲又给他换了一身新的麻布短衫和一条需要绳子系的裤子。
    在剃头师傅的镜子前一照,还真是人模狗样的。
    等剃头师傅走了以后,父亲又让他一起收拾东西,说是要搬家。
    家里本身就没什么东西,一牛车就装完了。
    父亲也没说要搬去哪里,刘大壮也没问,反正家里就他们爷俩,去哪不能安家呢?
    东西收拾完,他们赶着牛车就向着隔壁村走去,这边叫二条村。
    一直走到一户人家前才停下,路边已经有很多人围观,都在指指点点地说着。
    “嗨!这秦家新姑爷,长得真好!”
    “是啊!这就般配了!人家淮茹也长得漂亮。”
    “听说这家人,是在城里上班的?”
    “是有这事,我是听他们家二娃子说的。”
    听到人群的议论,刘大壮才知道,父亲要给自己说亲,心里还有点懵,他才十七岁啊!
    不过他也不反感,前世就没摸过女人手,这下好了,媳妇马上到手。
新书推荐: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凤舞山河 红颜乱:我的男友是绿茶 写轮眼与冰霜龙皇,双废天赋? 李坏李长河 快穿三千界,雷劫劈了一万年 猎户幺女马上封侯 重生90:带领家族成为财团 那些事儿,很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