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见赵家并不在意谣言,全家心中都略定,继续准备婚事了,两家打算一年后完婚。
因妙清是要嫁去京城,两家又都急着赶紧促成婚姻,便决定让妙清从丁府出发,不再回平江折腾了,到时候德润等人直接去京城,而在平江则另开宴席,款待家乡和附近的亲戚好友。
不过,还没等到妙清出嫁,润州那边就崩了盘,柳知州调任到了某个穷乡僻壤,之后,弹劾的事儿也彻底没了音讯。
先行败下阵来的正是一切的源头,杜家。
自汪家知道事情起源以来,德润并不想给吴洪压力,让他觉得祸事皆因他而起,故而并没有跟吴洪说明。
吴洪原并不知道原委,只大略知晓汪家得罪了人,正被整治。他是个明白人,既然德润不想说,也便不问,只一心经营,不叫生意上再扰德润操心。
可德润再瞒,经不住杜家爱得瑟啊。
就在柳知州决意弹劾汪家和丁家后,杜家觉得胜局已定,便上门闹事了,故意挑了吴洪在铺子里的日子,带着一堆人,搅得汪家铺子一整天的生意都没做成。
虽未挑明,吴洪也立马反应过来了。
如此,杜家便自寻了绝路,得罪了实在不该得罪的人。
吴洪做事心思缜密,自知道事情原委之日起就开始了筹谋。
这杜家能在河间一带迅速崛起,不单单依赖药材生意,他家还有当铺、钱庄等等生意产业。
这些生意之中的门道,吴洪不说清清楚楚,可也是知道得七七八八。
为了能快速收回成本,拿到更多利润,每年杜家都会低价收购大量药材做囤积,这一带本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资源也不丰富,临近的药材被杜家包圆了,这杜家便哄抬起药价来,特别是走量的基础药材,在杜家铺子可以卖到比外面的贵一倍还有余,这样一来,杜家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了。
但是既然要囤积药材,自然需要大量本钱。
这杜家的本钱来自自家的钱庄,故而每年杜家都会支取大量百姓存过来的银钱,不止是药材,其他在当地稀缺或是需求量大的货物也会一并囤积。
这么多年一向如此,并未出过什么岔子,可今年这茬子就出了。
起因是突然有流言放出来,先是揭开了杜家挪用银钱的事儿,又将囤货升级成投机,竟传出这杜家投机赔了大钱,本钱也都赔进去了。
这本钱哪儿来的呢?自然是百姓们存进杜家钱庄的真金白银。
又因杜家还经营赌场生意,这流言便越传越严重,说是杜家几个儿子都是赌棍,不止挪用公款囤积居奇,还用这些钱在外面滥赌,欠下了天价的赌债。
更有甚者,传出杜家马上就要跑路的传闻。
这么一来,自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人们争相去钱庄兑现,利息也不要了,只求能要回本金来。
杜家被挤兑的就要顶不住了,便想找柳知州帮帮忙,意思是能否尽快扳倒汪家,如此一来,便可搜刮来银钱,解了燃眉之急,之后他杜家再想法子给知州上供。
可去润州的人还没到呢,新的谣言又起,便是这杜家不仅将百姓的存银用作投资,还用于贿赂官员,还传出一份官员名录来,这柳知州赫然在目。
这下杜家人到了润州,直接吃了闭门羹,还是柳知州手下的小吏偷偷告诉杜家人,他们才知道这是为了避嫌,至于收拾汪家的事儿,也休要再提了!
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这柳知州也受到了来自自己靠山,孙大人的警告。这自然不必说,是赵承简的手笔,其实早在他刚知道汪家的事情之时,就专门拜访过孙大人,只不过两家并不熟,承简明着是借朝中事与孙家互通有无的,故而汪家的事虽提到了,但说得隐晦,孙大人并未会意。
直到赵家的这桩婚事传出来,孙大人一个官场老手,立马就联系了起来,这下可就不得不放在心上了,故而还没等承简登门拜访,孙大人就已经叫人给柳知州传了话,叫停了润州的事,即至后来事情解决了,承简还专程去了孙府叩谢,两家倒是因此交情渐密。此为后话了。
再回到柳知州这儿,这位知州也是个官场老油条了,上峰都说得这么明白了,他还抓着汪家不放,那不是鸡蛋往石头上砸吗?再者说了,本来他和汪家无冤无仇,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一起,这汪家撞在了枪口上罢了。
于他而言,不管是汪家还是王家,只要愿意帮他解决税收难题,是完全没必要将人家逼上绝路的,故而这会子不如送个顺手人情。
于是柳知州立马去信给孙大人,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又在信中痛陈杜家的罪孽,立誓要重罚杜家。
柳知州天天等天天盼,哪儿见得着回信,等到的只有一封调遣令,如此他便收拾包袱,去了大西北。
而这杜家,不用官府重罚,就早因兑银风波,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