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 > 第48章 破不杀士大夫先例 底层百姓生活艰难

第48章 破不杀士大夫先例 底层百姓生活艰难

    皇帝赵贞的官船在汴梁城龙津桥停下,岸上站满了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

    皇帝赵贞有些纳闷儿,不是说好的要低调的吗?怎么还来了这么多人?

    文武百官表情不一:凝重,不安,忐忑,高兴,幸灾乐祸……皇帝赵贞心中微沉,看样子朝廷出什么事儿了。

    皇帝赵贞和宰相范仲淹客套了两句,就牵着皇后曹云舒的手上了有两匹马启动的皇家马车,向皇宫宣德楼门驶去。

    从龙津桥到皇宫宣德楼门儿有一条御街。御街,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让天子走的路。

    这条御街宽近百米,是天子去太庙或南郊祭天祭祀时的专用道。

    平时白天就是老百姓的菜市场,叫卖声此起彼伏。

    到了晚上,御街又成了猪的专用道。每天晚上,有成千上万头猪从南薰门进入这条街,在十几名驭猪人的驱赶下,昂首挺胸走向各个屠宰场。

    皇帝赵贞不在汴梁的这大半年,朝堂在范仲淹的带领下逐步推行改革,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反对改革。

    随着反对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人诬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等革新派为朋党。

    朋党在古代君王眼里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一部中国官僚政治史其实就是一部朋党史。盛而不衰,绵延不绝。

    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朋党有东汉党锢之祸,唐朝牛李党争。

    君主专政时代,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派反对另一派最阴险的手段莫过于指控对方结成朋党。

    这样,一方利用皇帝痛恨朋党之心理,名正言顺的打击对方。

    还是那句话,朋党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处理完全国马场之事,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欧阳修,听说范仲淹,富弼等人被指控为朋党。义愤填膺之下,当晚就挥毫写出一篇文采飞扬的《朋党论》。承认朋党,并为朋党正名。

    《朋党论》以钢铁般严谨的逻辑和水银泻地般流畅的文字为朋党一词张目,论证了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的观点。被后人称为天地间第一等的史论结合的议论文。

    ………………………………………………………………

    在历史上,庆历新政的反对派们:吕夷简,夏竦,王拱辰等步步为营,几年之内将革新派一网打尽。

    首先制造朋党言论,欧阳修为范仲淹两肋插刀,写出了《朋党论》,虽然及时制止了反对派的朋党之论。却在宋仁宗赵祯的心中留下了朋党的芥蒂。

    反对派接着又制造出石介和富弼的谋反信。石介和富弼为证清白,只得自行贬往地方。

    反对派趁热打铁。在石介和富弼谋反论的基础上,又制造出范仲淹等人欲立新君推行改革的谣言。

    范仲淹和韩琦两个正人君子也不得不自请贬职去了地方。

    欧阳修也同样被贬到了地方。

    庆历新政的领头人物全部被贬到了地方。反对派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像警惕的狐狸时刻准备着机会。

    一年后,借用一场酒局,一鼓作气把留在朝廷的革新派的后备力量全部下狱。

    王拱辰高兴的称:一网尽矣。

    一网打尽的成语就来源于此。

    国家不幸诗家兴,因为范仲淹,欧阳修被贬,于是后人多了两篇要全文背诵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也有了传诵千古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赵贞没有理会什么朋党不朋党的,他把大理寺卿,中书舍人,门下省等人都召了过来,商议林千之的案件。

    “陛下,这个案子,大理寺的意见是死刑,陛下复审时改为流放的。”大理寺卿说道。

    “诶,诶,我知道,咳咳……”赵贞咳了两声说道,“现在我要重新改为死刑。”

    “若改判,说明原判有误,陛下要承担过失出人罪。”大理寺卿熟稔的说出了后果和要求承担的罪名。

    “官员因判案致过失出人罪,承担的后果就是停止公务。”大理寺卿又进一步解释。

    “陛下又不是官员,可不必同罪。”中书舍人为皇帝赵贞开脱说。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理寺卿瞥了瞥中书舍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陛下乃一国之君,承担罪可变通处理,曹操曾削发代刑。郑国国君也曾让马夫代刑。”

    赵贞没有说话,他一点儿都没有不开心,他想自己服刑,停止公务,这是多好的刑呀,他愿意。

    赵贞抬眼瞥见殿门口张茂实的衣角,灵机一动。说:“那就让张茂实带朕服刑。不过我自己也要受罚,我也削发受刑吧。”说完这句话,赵贞又弯了弯唇。

    “既然张茂实
新书推荐: 从亮剑开始生存到现代 穿书七十年代,过好自己的日子 七零军婚,悍匪竟是首长小娇妻 幻界死局 随军一见面,冷面军官动了情 狐仙的报恩,脱贫攻坚有我出力 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 开局面板加点,苟到陆地仙神! 王爷很忙,帝尊很撩,剧情炸炸炸 斩神:我都成仙了,你说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