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京城穿越之旅南锣鼓巷66号 > 第73章 有鬼啊!!!

第73章 有鬼啊!!!

    东直门外也差不多,清朝入关之初的摄政王多尔衮,就埋在东直门外。

    九王坟规模很大,周边则是普通人家的墓地。

    据世居东直门的老人讲:小时候到城门楼子上玩儿,往城里看是一条笔直的土路。一眼能看到鼓楼,城外则是一望无际的坟场。

    东直门外三里,即三里屯儿,当年有座鬼王庵,谁家办白事都要先到这里为逝者“报道”。

    因此东直门常过送殡队伍,附近也有不少棺材铺和杠房。

    因为坟场与鬼王庵的存在,坊间便传言这里“亡魂聚集”。

    而那些“鬼魂”常常夜里从东直门进城,或“回家看看”,或者寻些供飨。

    因为城里人多,备不住有办白事的,有斋鬼魂或放焰口(也叫焰口施食,旧社会大户人家办白事几乎都做)的也能“蹭顿饭”。

    于是便有了鬼门之称,门内的路也被叫成鬼街。

    解放以后这里就变得很普通,甚至有些萧条冷清。

    但随着改革开放,“邪乎”的事儿又来了:个体经济初兴,此街也开了不少店铺,但没一家能做好,连唯一的国营商店都难逃关门的命运。

    不知道哪位高人说的:这儿不能干别的,只能开饭馆儿。而且以晚上经营为主,生意准好。至于原因......在此不好多解释,总之跟“底蕴”有关,反正就是夜里热闹。

    1988年,一家个体餐厅开张,叫“晓林”。3块一盘鱼香肉丝,1毛一个酱鸡头,凉菜一块钱一盘,开张后不久改成了24小时营业。

    本来北京人没吃夜宵的习惯,有也没地方吃。

    因为当年全北京也见不着通宵营业的饭馆儿,但八十年代后期、人们的夜生活已经开始丰富了。

    加上人们对新兴事物的口口相传:“东直门开了一家卖夜宵的”,没多久晓林饭馆晚上的客人就比白天多了。

    很快,24小时营业的餐馆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鬼街火了,有人“不远万里”骑一个多小时车来吃夜宵,甚至有人“奢侈”的打面的过来消费。

    就连东城区政府的态度也从从排斥改为扶持,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经过了40多分钟的骑行,林李终于来到了东直门外。

    他停下自行车,稍微喘了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接着,他把自行车收进了空间。

    这时,他发现之前用的那块大花布太过显眼,于是从空间里拿出了一块新布。

    “这次一定要低调点儿,”林李自言自语道。

    他仔细地在布上扣了三个洞,遮住了面部,再将帽子戴好。

    准备妥当后,他深吸一口气,迈开步子,往簋市走去。

    然而,就在他刚准备进入簋市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挂着几个白色的灯笼。

    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有些诡异。

    “这tm不会真有什么脏东西吧?”

    林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感觉腿肚子都在发抖,额头也开始冒冷汗。

    “这灯笼看着真不舒服啊,咋还挂白灯笼呢?”林李喃喃道,声音里带着不安。

    他深呼吸几次,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心想自己可是大男人,怎么能被几个灯笼吓倒?然而,脚步却不自觉地迟疑了。

    林李进入胡同时,心里有些发毛。

    他从包里拿出手电筒,小心翼翼地打开。

    胡同里的景象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更加神秘。

    冬天的风阵阵袭来,令人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好家伙,这地方比我想象的还阴森。”林李心想。

    林李走在胡同里,四周寂静得可怕,只有风在耳边呼啸。

    相比较马哥他们那边的黑市,这里人是真的少,而且看着情况,有些“人”是不是真人还得两说啊。

    他喃喃自语道:“呸呸呸,我脑子有病啊,自己吓自己。建国之后,就不允许成精了。”

    正当他自我安慰时,突然感到身后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林李猛地转身,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站在他面前。

    “后生,你在说什么?走不走,别把道挡着。”老头声音沙哑,却不失威严。

    林李吓得魂飞魄散,惊叫一声:“啊!!!有鬼啊!!!”

    他慌不择路,拼命往墙上爬,但奈何他不是蜘蛛侠,只能在墙边胡乱挣扎。

    “后生,你才是鬼呢!你喊什么喊,妈的,吓死老子了。”老头骂骂咧咧地说完,转身就往簋市的方向走去。

    林李好一阵才回过神来,满脸通红地喘着气,心里暗骂:“你才是鬼呢!大半夜的,走路没声音,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啊。”
新书推荐: 快穿:替身女配上位攻略 洪荒:开局成了值世门神 斩神:烛龙代言人,开局弑神枪 百岁躺进棺材中,让我攻略女帝 帝霸永恒 星辰重启 玄学真千金,有卦她是真的会算 癌症晚期,老婆白月光回来了 列车求生:别跟我比运气谢谢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