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绝地反击 > 十六国时期的猛将--冉闵

十六国时期的猛将--冉闵

    “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冉闵

    西晋灭亡后,诸胡侵入中原,大肆屠戮汉人。公元317年,北方汉族人口总数不到1000万。

    当时各族分布状况大致如下:

    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

    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

    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丁零人十五万,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

    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

    甘肃东部一带为鲜卑、羌、氐族。汉人约占五分之二;

    宁夏、内蒙古则基本上是鲜卑人天下,人数操过120万;

    辽西鲜卑人汉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万;

    辽东汉人100万左右,高丽人50万;

    是时,可称乱世,而乱世出英家,杰出的汉族英雄冉闵应时出世。

    冉闵初为汉族起义将领冉谵之后,冉谵被羯人石勒所俘后不屈而死,石勒敬其勇,收冉闵为义孙。冉闵是时年仅十二岁,虽然年幼,却极明事理,忍辱负重,屈身从贼,终有一日得掌大权,趁机挥兵起义,率领中原汉人对胡族展开规模浩大的绝地还击。

    冉闵起义成功后,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树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凶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便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后来,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冉闵遂遭到群胡连番围攻:

    (1)冉闵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经过数场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但五胡中的四胡已在种族仇杀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这个时侯蜗居江南的东晋王朝却打着正统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趁火打劫“接收”了山东河南二省,又图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闵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作出了称帝的主张,建立冉魏政权。

    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一位深受汉人义军——乞活军爱戴的将领。然而冉闵在称帝后却因其居功自大而杀了他,这使的几万乞活军分离出了冉闵的军队。时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冉闵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冉闵非但没能任用合适的人去加以联络,却在这时称帝,不仅没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东晋王朝与鲜卑人对他来了个南北夹击。

    冉魏后期,汉族流民从各地拥入邺城及其附近,加上长年征战.农业生产欠收,城中粮食供应不足。爱民的冉闵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百姓后,带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现屯兵边界的鲜卑人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座收渔人之利的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却对鲜卑兵的行动却浑然不知,后被鲜卑人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冉军,却给个个奋勇的冉军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将冉闵打得十战十败!!要不是最后鲜卑大慕容恪想出了拐子马铁浮图的阴险鬼计,胜未实末可知。

    与鲜卑人的廉台决战中,中计被困的冉闵座骑朱龙马,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持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
新书推荐: 超凡都市奇缘 修真从幻境开始 快穿宿主他的路子有点野 弃妃绝艳天下,王爷追悔莫及 先祖请出战 随风飘扬的蒲公英 杜家有女初长成 天禧纲 规则怪谈:开局添堵技能,心累 勇者与我绑灵魂,魔王与我融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