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仙侠版水浒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六甲正兵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六甲正兵

    …
    郭京原本只是赵桓的表哥王宗濋手下殿前司管辖的拱圣军中的一个副都头。
    可郭京也不知是喜欢吹牛,还是想捞偏门。他逢人便吹嘘说,他道法高深,会掷豆为兵,而且他变出来的六甲正兵能够隐形,若赵宋朝廷启用他,让他招募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大元军根本不足为惧。
    这个世界是有仙法的,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撒豆成兵确实存在。
    不说江鸿飞便是以法术高强名扬这个世界,以前赵佶招揽的金门羽客,就各個道法高深,尤其是其中的林灵素、王允诚、徐知常、董南运、李得柔、王冲道、邵若愚、王文卿等九人,各个实力不凡,其中佼佼者,甚至不在罗真人、智真长老、陈念义之下。
    只是,赵桓信佛不信道,他还很讨厌赵佶这些年搞得崇道抑佛,认为这些道士也是赵宋王朝乌烟瘴气甚至是如此衰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上台了之后,就把道官全都罢免了,将赵佶养的道士全都撵走。
    加上之前林灵素就因为跟赵桓争道而被贬回温州,后来死去;王允诚早年中了林灵素的毒手,也已于不久前毒发身亡。
    最后,赵佶招揽得那些金门羽客,死得死散得散,曾经盛极一时的龙德太一宫,如今已经是空空如也。
    而赵桓所信仰的佛教,对战争大体是保持中立立场,体现在戒律里的表现就是不掺和进去,能避则避,也就是所谓的“不与世间诤”。
    这样一来,大元军兵临城下,赵桓手上就没有现成的奇人异士可用。
    而现如今,已经到了赵宋王朝生死存亡之际,赵桓也顾不上是佛还是道了,只要能助其打败大元帝国,就行。
    王宗濋觉得,郭京就是一个能帮助赵宋王朝打败大元帝国的奇才,于是向赵桓和赵宋朝廷推荐郭京,他甚至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启用郭京,大元军必败无疑。
    听了王宗濋的奏禀后,赵桓让唐恪去了解一下,郭京到底是真的奇人异士,还是假的奇人异士?
    唐恪领命后,带着几个大臣与郭京见了一面。
    唐恪历任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河北都转运使,知沧州,还曾因治理黄河杰出而拜户部侍郎,后升为户部尚书。
    也就是说,唐恪是凭本事一步一步升到宰相这个位置的,是一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官员。
    唐恪见到郭京后,便要求为郭京测试灵根。
    唐恪曾听一位金门羽客说过,凡是道法高强的炼气士,其幻化属性灵根必然极高,而若会喝茅成剑、撒豆成兵之类道法的炼气士,其物化属性灵根必然高。
    唐恪认为,只要测一测郭京的幻化属性灵根和物化属性灵根,就能知道郭京的本事到底是真还是假。
    见唐恪要测试他的灵根,郭京勃然大怒,就好像唐恪在侮辱他,坚决不让唐恪给他测灵根。
    见此,唐恪毫不客气地当面羞辱郭京说:“老兵儿戏,果能了否?”
    郭京被唐恪问得一声不吭。
    见此,唐恪转身便走。
    等唐恪走后,郭京对其他官员说:“郭某不教唐相公测灵根,只因他乃一俗吏,昏懦无能,又无抗元之心,郭某既说会用六甲正兵,自然可证之。”
    对于目前局势的危险性,唐恪早已有所察觉。
    甚至早在唐恪刚刚当上宰相之际,唐恪就知道,大元军不是宋军能抵挡得住的。
    所以,上任后,唐恪便与耿南仲、聂昌等主和派一道,致力于与大元帝国议和,希望通过谈判来阻止江鸿飞伐宋。
    然而,对于赵宋王朝一厢情愿地求和,大元帝国始终不给予正面的回应。
    而且,赵宋王朝还屡次出兵挑衅大元帝国。
    唐恪见此,心知不妙,多次提醒赵桓:“大元必将南下入侵我大宋,陛下当早做准备。”
    唐恪认为,大元帝国不肯谈,宋军又打不过大元军,赵桓最好的选择只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唐恪于是力劝赵桓早日离开东京前往长安,避敌锋芒,然后召集天下之兵,与大元帝国全面开战。
    唐恪对赵桓说:“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唐恪甚至考虑到,京畿禁军以及天子卫队可能会留恋亲眷与故土,不一定愿意护卫赵桓离京,所以他又建议赵桓速召四道总管领兵护卫赵桓前往陕西。
    赵桓被唐恪给说服了,觉得唐恪说得很有道理,因此接受了唐恪的建议。
    可不等唐恪着手张罗此事,赵桓便跟何栗说了唐恪的建议。
    何栗一听唐恪要蛊惑赵桓跑路,坚决反对。
    何栗对赵桓说:“当年周室东迁,亦无唐恪之害大也。唐恪此举,乃同不肖之子卖爷田也。”
    赵桓身旁的内侍们舍不得繁华的东京汴梁城,不愿意去苦寒的黄土高坡,所以也都不赞成唐恪的建议,他们纷纷劝赵桓留在东京。
    见众人全都反对离京,赵桓遂幡然而改,绝口不再提西幸长安一事。
    后来,当唐恪来催促赵桓赶紧动身时,赵桓很生气,他狠狠地用脚跺着地面说:“朕当死守社稷!”
    唐恪当即傻眼,他想不明白,赵宋王朝都如此危急了,赵桓怎么还反复无常?
    而在民间,汴梁城中的军民普遍认为,唐恪是一个俗吏,昏懦无能,人们甚至想找机会揍他。
    所以,郭京这么说唐恪,也很正常,不少赵宋王朝的大臣也没有因此怀疑郭京是在狡辩。
    这天晚上,唐恪乘轿外出,被百姓发现。人们皆向他抛砖扔瓦,将他手下人用来照明的灯笼都打破了。
    在忠心的小厮和亲卫的保护下,唐恪果断弃轿换马,才得以逃脱一命。
    回家后,唐恪立即上书请求致仕。
    侍御史胡舜陟也趁机上奏,弹劾张邦昌、唐恪与聂昌。说张邦昌、唐恪和聂昌智虑短浅,不能经画边事,又说赵宋朝廷若继续留用唐恪与聂昌这几个奸臣,则所有政事不修,威刑不振,人材无一可用,将士不肯用命……
    赵桓也觉得,唐恪已失人心,不适合继续担任宰相,遂免去其少宰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而张邦昌和聂昌现在都在大元军中议和,不便处置他们,因此暂且作罢。
    唐恪罢相后,赵桓任命何栗为门下侍郞,成了赵宋王朝的新宰相。
    唐恪被赵桓罢免了之后,郭京和他的六甲正兵,又被提上了日程。
    作为军事主管的孙傅,见大元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每日都在苦思破敌之策。
    这天,孙傅翻开诗卷,试图从中找到破敌的灵感。
    当孙傅翻开宋仁宗时代丘浚所写的一卷诗经,也就是《观时感事诗》时,其中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引起了他的注意。
    孙傅心想:“那郭京说不准真是一个奇人异士,或许他的六甲正兵真能解救我大宋,可惜他被唐恪一言否之,不如问问何栗,此人是否可用?”
    于是,孙傅便将郭京推荐给了何栗。
    何栗知道奇门遁甲很厉害,而且他认为,现在大敌当前,凡是愿意拿起武器与大元军战斗的人,朝廷都应该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所以,何栗、孙傅等执政大臣经过研究决定,拨给郭京钱绢数万,令他自行向社会招兵。
    郭京因此摇身一变,就从一个副都头,被提拔为武略大夫、兖州刺史,统制六甲正兵。
    郭京拿到赵宋朝廷的任命后,将天清寺作为他的中军大帐,在这里竖起一面“六甲正兵”的大旗,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
    对于郭京和他的六甲正兵,赵宋朝廷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怀疑。
    比如,孙觌就不信。
    有一次,孙觌在都堂遇到了郭京,他主动上前问郭京:“学士院、中书省、后街司有十几人,全都报名参加六甲兵了。他们都是些市井小儿,岂堪战耶?”
    郭京回答说:“他们不必拼杀,只需拾取大元军人头即可。”
    孙觌又问:“那何人去斩杀大元军,而让他们去拾取大元军人头?”
    郭京不答,面色恼怒。
    当时,给事中安扶,翰林学士承旨吴开,中书舍人李曾、李擢皆在坐。他们听了孙觌和郭京的对答后,皆相视而叹息。
    因为有不少大臣认为郭京是个骗子,如唐恪、孙觌等人。但也有许多大臣认为郭京是个奇才,如王宗濋、孙傅、何栗等人。
    大臣们对郭京看法不一,他们互相攻击,指责对方误国,这让赵桓感到很难办。
    想了想,赵桓决定亲自见见郭京,看看郭京到底有没有本事,是否掌握了奇门遁甲之术?
    不久之后,赵桓将郭京召进宫中,让郭京展示他的手段。
    郭京拿出一只猫、一只老鼠对赵桓说:“臣用猫与鼠,来代替敌我两军,请陛下观之。”
    具体就是:
    郭京画地作围,开两角为生死道。
    郭京先以猫放入生道,老鼠放入死道,老鼠立即为猫所杀。
    接着,郭京又将老鼠放入生道,猫放入死道,猫好像就看不见老鼠了。
    演练完毕,郭京对赵桓说:“如此用兵,我军入生道,则元贼不能见,可胜也。”
    赵桓与他身旁的内侍全都看得目瞪口呆。
    从此以后,赵桓对郭京深信不疑,郭京也正式升级成为宋军战胜大元军的秘密武器。
    按照道教经典《道藏》的说法:六甲神兵能量巨大,能召风云雷电,能破军寨,能使木牛木马,能使壁上画人走动,能令百草冬月放花,能辟水火刀兵,能破百万之众……
    有了赵桓的支持,再加上六甲神兵这么“神奇”,简直跟神仙无异,所以报名者都把天清寺给挤满了。
    但郭京却坚持只要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而且,郭京招兵的条件也很不寻常,他不问炼气实力高低,也不问年龄老少,只要出生年命符合六甲就行。
    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有许多市井小儿与游手好闲之辈,因此摇身一变成为六甲神兵。
    有一个名叫薄坚的人,会使用棍棒,平日里经常在街头设场子,靠打把式卖艺为生。郭京招募了他,让他担任教头。
    还有一个叫刘无忌的人,是一个卖药道人,经常将身子倒立于泥中,向路人乞钱,属于泼皮无赖,也被郭京招募为六甲神兵,且任命他为统制。
    郭京对招兵有他自己的一套标准,而且要求很严格,除了年命要符合六甲外,还需要他亲自看面相,来决定是否招募。
    有一个贩卖丝织品的商人前来报名,他自言是强化属性灵根六、变化属性灵根五,还领悟了两门神通,决心上战场杀敌,并当场交上请命书。
    薄坚想收这个卖丝品的商人为副将,但郭京不批准。因为郭京见这人面相不祥,并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公虽才,但下月当死,恐连累众人。”
    郭京招募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后,令他们全都鬼颜异服,他亲自率领他们耀兵于市。
    汴梁城的居民见此,不论贵贱,无不喜跃,皆以为天降神人,佑助赵宋王朝打败大元帝国。
    百姓们对郭京也很敬重,一提到他的名字,皆辄以手加额,呼为相公。
    然而,有识之士对朝廷热衷于装神弄鬼,感到寒心。
    有人对孙傅说:“自古未闻以此成功者。今朝廷或听之,宜少付之兵,待其有尺寸之功,乃稍进任。今委之太过,万一失利,必为朝廷蒙羞。”
    孙傅一听这话很生气,说:“郭京乃为时而生,敌中琐微之事,他无所不知。幸亏你与我说这话,若与他人说,则将给你定一个沮师之罪。”
    社会上一些像郭京这样掌握一点术数之类的人,见郭京如此耀武耀威,便都开始仿效起来。
    有一个还俗僧,名叫傅政临,人们称呼他傅先生,他向朝廷献策,说有办法制敌,也想招募胜兵,赵宋朝廷同意。
    还有一些商贾伎术之人,如卖药的刘朱杰等,也皆声称懂得军事,有退敌之策,希望能拉起队伍。赵宋朝廷皆同意,让他们各自招兵买马。
    于是,汴梁城里便掀起一股招兵热潮。
    这些队伍名称各异,有的称为六丁力士,有的称为北斗神兵,有的称为天官大将。
    四月十九这天,张叔夜领兵到达汴梁城下。
    此时,虽然许贯忠已经率领三万骑兵到了汴梁城下,并派游骑在城下游荡,但大元军的主力其实还没有到。
    张叔夜见到赵桓后,便建议说:“敌锋甚锐,希望陛下效仿唐明皇避安禄山,暂去邓州,再想方设法去长安,举全国之兵抗元,臣愿以死护卫陛下杀出重围。”
    应该说,劝赵桓前去陕西的大臣都是头脑清醒的人,如种师道、唐恪、孙觌等。张叔夜的头脑也很清醒,一见面就向赵桓提出这个建议。
    可是,以何栗为代表的主战派大臣强烈反对迁都。
    另一方面,赵桓也怀有一种侥幸和幻想心理。他希望,大元军打不进有上百万军民守卫的汴梁城;他所幻想的是,赵构、张邦昌、王云、耿南仲、聂昌、李若水、冯澥等人去大元军和谈成功,大元军很快就会停止进军,班师回国。或者不久之后,勤王大军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与大元军形成对峙。
    四月二十一日,江鸿飞亲率二十几万大军,来到了汴梁城下。
    江鸿飞将自己的行宫及中军大帐设在了汴梁城西南郊区的青城。
    这里有赵宋王朝的皇帝举行郊祭的斋宫。
    随后,大元军的主力逐渐散开,在汴梁城四壁分别设置若干军寨,将汴梁城团团包围起来。
    宋军将士站在汴梁城上往下一看,城下密密麻麻地全都是军营和大元军的精锐人马。
    对此,守城的军民,看在眼里,怕在心里……
    ……
新书推荐: 重返星际:摆烂女主赢麻了 配个药而已,有多难? 末世之:天下大乱 医生禁欲?谁抱着娇娇不肯撒手? 全女神豪客团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诸天:从天龙开始横推 我从世界杯走向人生巅峰 末世重生:先绑四个,又去找校花 小师妹总是很慵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