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蓉并不担心李询趁机逃脱,尽管他口口声声说能让人屈服,但从他的文弱外表看,他更像是一个无力抵抗的柔弱书生。让以沫和渝梦伴随左右,既能照料他的起居,又能监视他的行动。
实际上,刘蓉蓉起初让以沫和渝梦守护李询,确实出于照看和监视的考虑。然而经过几日的相处,她内心的情感已悄然混乱,原本只想防止他逃离,却不知不觉中被他的魅力所吸引,真心爱上了他。因此,她不自觉地忽略了最初的目的。
李询并未料到自己无意的一句话竟引发如此深思,更未察觉她的内心波澜。
片刻后,刘蓉蓉抬起头,向李询提出了疑问:
“夫君提及十项策略,我从刚才的四点中听出关键所在。这一切行动的根基似乎在于第二点,即掌握舆论,运用各种手段扩散消息。然而,夫君提出的这些方法似乎实施起来颇具挑战。尽管夫君建议通过故事集和魔法剧场来宣传,但这速度仍嫌缓慢,消息传递不够迅速。而夫君描述的广泛传播,似乎更倾向于快捷的方式。夫君既然有此远见,是否已有应对之道呢?”
刘蓉蓉并未透露刚才心中的想法,而是装作无事,转而提出另一个问题。
在李询看来,她之前的沉思正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李询又怎会有良策呢?他提出的十点皆源于未来的知识,那些是从魔法网络中获取的信息,也是未来国度间常用的手段。那时的世界,信息如闪电般瞬间席卷全球,而非如今这般,国事重大消息还需依赖疾驰的骏马进行紧急传递。
李询确无妙计,之所以敢对刘蓉蓉直言这些,正是因为这些设想难以实现。
第二点的难题就是一个巨大的缺口,难以弥补的缺陷。
若要同时传播颠覆性的消息,速度至关重要,一旦迟缓,便可能被敌方密探察觉。一旦消息被截获,就意味着传递失败,甚至可能导致全局败北。
李询曾设想制作类似原始魔法通讯器的东西,但其音质模糊,传输距离有限,效用微乎其微...
如今,刘蓉蓉敏锐地触及了这一谜题,她向李询发问,而李询只能巧妙地编织谎言以避开真相。因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构想,哪怕再精妙,也不过是幻境中的泡影,如同试图触摸陇地却只得到蜀地的镜像。
“这个问题,昔日我的导师也曾探讨过,甚至将它作为我修行的课题。然而自离开师门以来,我始终未曾寻得妥善的解答。我曾设想,利用地下的竹筒,一端说话,声音便能借由竹筒间的缝隙传至另一端。但这仅适用于短途通信。由于囊中羞涩,这个设想一直未能验证。因此,我进一步设想,若能精准计算距离,每隔一定区间就开凿一个秘窟,居住着传递消息之人,犹如暗中的驿站。但这样做的代价高昂,且一旦某处遭遇不测,消息链便会断裂,得不偿失。所以我至今未能找到理想的答案。”
李询的临时构想,对刘蓉蓉他们来说,却仿佛揭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既然长途不行,或许短途可行。密侦司在窃听他人谈话时,会使用特制的空心铜杯,大口紧贴门墙,小口贴近耳畔,如此便能清晰听见对方的话语。
正如李询所说,密侦司这类机构往往隐匿于世,不宜为外人道也。密侦司的官署仅仅是表面的幌子,真正的秘密部门并不在这里。
正如刘蓉蓉所居住的庭院,外界无人知晓其确切位置,就连耶律延禧所知的,也只是掩人耳目的虚假庭院。谁又能料到,仅一巷之隔的另一座庭院,才是刘蓉蓉的真实居所。
两地间的联络,依赖一条隐蔽的地底通道。李询的构想,正是源于这一现实。
新灵感激发的刘蓉蓉突然意识到,此法可用于连接城内所有隐藏的密侦司据点。如遇特殊情况,不便行动,便可通过此途径传递信息。
思绪万千的刘蓉蓉并未立即表达这一想法,也未告知李询。甚至对于实施的困难——如何在城下挖掘秘道,如何安置竹筒,她都未提及。她已开始思考,竹筒耐用性不足,或许可用铁管或铜管替代。
刘蓉蓉并非怀疑李询,而是有些新颖的念头,她不愿在这个陌生之地公开。当然,不告诉李询,也源于刘蓉蓉突然察觉到李询深藏不露的可怕。他所提及的一切,正如花花所言,他是个正直之人,因为他的能力尚未被用来为祸世间。
李询的真诚已刺破了刘蓉蓉的防备,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意外的触动...
自从李询在寒风中瞥见她颤抖而递上衣物,再到允许花花踏入这神秘领域,他无意间瓦解了他们之间的默契,激发了刘蓉蓉内心深处的思绪,那些无法即时向李询倾诉的想法。甚至,她有意无意地隐藏起这些情感。
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反应,并非刘蓉蓉刻意为之,而是她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这种方式。
原本,她设想在这三日的孤独时光里,唯有他们二人,彼此赤诚相对,无忧无虑。然而李询无意间打破了这份约定,使得刘蓉蓉也不由自主地跟随了他的步伐。
因此,规则一旦立下,唯有自身坚决遵守,方能约束他人。若他人率先背离,那些规则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