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李恪的话,袁天罡眼神玩味地看了一眼李恪。
语气平静却又带着一丝深意道:“殿下,虽说北地现在乃是多事之秋,但是如果你想要治理好北地,目光就不能一直盯着这一亩三分地上。”
若是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估计有些不能理解。
既然李恪作为藩王,不盯着自己的封地,那盯着哪里呢?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些矛盾,但李恪却瞬间领会了袁天罡的深意。
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生的意思是,本王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封地事务,而应着眼于整个大唐的局势?”
袁天罡微微颔首,说道:“殿下聪慧。北地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交织。殿下若只盯着自己的封地,难免陷入狭隘之境。”
一行人一边聊,一边来到一处大厅。
在各自坐下之后,继续聊了下去。
“如今大唐针对突厥发起了这么一场大战,不同于一般小规模的较量,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生死博弈。短时间内,肯定不会轻易分出胜负。”
“而打仗,打的不仅是兵力的多寡与武器的精良,也不仅是士兵与士兵之间的武力对抗,将领与将领之间的谋略较量。”
“更多的是对双方综合国力、民族意志以及经济的全面考验。”
说到这,袁天罡微微停顿,目光凝重地看着李恪。
“殿下虽然现在坐拥十四州,但是几乎全部都与草原接壤,除了受突厥的影响,北方大部分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地广人稀,且多民族杂居,汉人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比起关中以及江南道那些繁华之地,北地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口的问题。”
“殿下如果想要发展封地,就离不开充足的人口支撑。北地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诸多建设难以有效推进。”
听到袁天罡说到这,李恪也是苦笑一声。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这句话他又不是不知道。
可他接手北地满打满算也还只有一年时间,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人口这一关键问题,着实困难重重。
北地的局势错综复杂,不仅要应对外部突厥的威胁,还要安抚内部各民族的情绪,吸引人口流入更是难上加难。
想到这里,李恪微微叹了口气,兴致缺缺的说道。
“袁先生,你以为本王不想封地内,多一些人口吗?实在是北地一直毗邻突厥,草原人一直打草谷,导致许多人口都被掠夺,这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算现在我们已经将北地全部掌控在手中,完全杜绝了突厥的侵扰。但是想要迁移关中百姓进入北地,又岂是易事?关中百姓久居繁华之地,生活安稳,对北地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苦寒与危险之上。根本就不愿意来这里。”
袁天罡听到李恪的话,两只眼睛,就像深邃的寒潭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看的李恪几乎不敢直视。
“殿下若是胸无大志,只想做一个太平王爷也就罢了,自然可以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安于现状。”
“但殿下若志在为大唐社稷谋福祉,为百姓谋安宁,便不能如此短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北地人口问题亟待解决,且必须是汉人,唯有这样,才能稳固北地的根基,确保对这片土地的有效长久统治,往后也才有发展可言。”
道理那是谁都懂,只是我不都说了吗?
北地如今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怎么就听不懂我说的话呢?李恪有些无奈地想道。
他微微摇头,面露愁容地说道:“先生,本王深知责任重大,可这人口问题实乃棘手。不说关中百姓不愿来,就算是其他地方的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
“尽管北地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但苦寒之名在外,又屡遭突厥侵扰,这些被固定死的印象,实在是很难打破,还是徐徐图之吧?”
李恪的这一席话一说完,袁天罡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他这一次孤身前来投靠李恪,就是看中了李恪,当初在长安时,赈灾救民,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品德。
更是在突厥使者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果敢与睿智。
那时的李恪,面对突厥两位王子的挑衅,毫不畏惧,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谋略,赢下了赌注。
最后,就算是被他们掳走,也成功脱困不说,更是在北地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种其他皇子没有的坚毅、担当与品质。
一直以来的表现,也是智慧超群。
只是这一段时间,他将封地上的事务,全权交给了下属去处理,自己则东跑西跑,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难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