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畅所欲言的议一议吧?眼下长安歇留的灾民,都已经超过去年遇灾之时的数量了。再不想出妥善之策,恐生大乱。”李世民忧心忡忡地说道。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
片刻后,高士廉出列,拱手照着李世民说道。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灾民。如今灾民众多,人心惶惶,若不安抚,恐生变乱。可在长安城内设立多处临时救济点,为灾民提供基本的食宿。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能让那些百姓有口饭吃,他们便能安定下来。”
高士廉,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兄妹二人之父早死,由高士廉抚养长大。
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高士廉与外甥长孙无忌合计、预密谋,亲率狱卒从监牢中释放囚犯,分发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
为人谨慎缜密,贞观元年,提升为侍中。
正因高士廉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与功绩,李世民对他的话也格外重视。
李世民听了高士廉的话,说道:“高爱卿所言有理,多设立一些临时救济点,确为当务之急。”
只是说到这里,李世民也是露出一丝苦笑。
“只是实不相瞒,现在长安城中的储备粮食已然不多。若要维持众多灾民的基本食宿,怕是难以长久支撑。朕担忧这粮食供应一旦中断,灾民必将再度陷入恐慌,局势也会更加难以控制。”
“众卿家可有良策解决这粮食短缺之困境?”
李世民话才刚落音,作为第一铁杆的长孙无忌,就接过话茬道。
“陛下,百姓们没有粮,可不代表,那些城中富户们没有多余的粮食,我们可以组织城中富户进行捐赠,给予他们荣誉和表彰,以缓解目前粮食短缺的压力。”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众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唯有魏徵听完之后,皱着眉头微微思索后说道。
“齐国公,不是魏某说你的建议不好,只是你如何保证那些富户会心甘情愿地捐赠粮食呢?自古商人逐利,重利轻离别,在这等灾年,粮食的价值被无限放大,那些富户和商贾,不见得肯听你的话。”
“若你强行要求富户捐赠,引起他们的不满,又要引发其他不良影响。”
说到这,魏徵上前一步,朝着李世民躬身道。
“依臣所见,还不如从周边州县紧急调运粮食。派遣使者前往各地,督促当地官员尽快筹备粮食并运往长安。同时,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励那些积极响应的州县,这样危机可解。”
魏徵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点头称是。
就连长孙无忌也不得不承认,魏徵此策确实比他的建议更有可取之处。
盖因为,他也没十足的把握能够劝说那些富户,捐助出来多少粮食。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出列说道:“魏侍中所言极是,从周边州县调运粮食确为一良策。然,仅靠此策恐仍有不足。陛下,臣以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加紧从周边州县调运粮食,另一方面,也可如臣先前所言,尝试动员城中富户捐赠粮食。对于富户,可派遣德高望重之人前往劝说,向他们阐明在灾年伸出援手,既是为国家分忧,亦是为自身积善积德。同时,可承诺给予他们一些特殊待遇,如税收减免等,以激励他们慷慨解囊。”
听到这里,就连左右仆射的杜如晦和房玄龄这两位宰相,也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为稳妥可行的办法。
然而,李世民听完之后却没有立刻表态。
这让群臣一时之间都有些诧异。
就在众人暗自琢磨之时,高坐龙椅的李世民终是开口了。
“魏爱卿与辅机所言确有可行之处。然从周边州县调运粮食,且不说路途遥远,恐耗时良久,在此期间灾民又当如何安置?靠着那些富户的杯水车薪,可解决不了那些灾民的困难。”
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那双锐利的眼眸,将台下的众臣扫视了一遍后,这才继续说道。
“并且,无论是去周边地区征粮也好,还是找那些富户捐助也罢,都是减免赋税,寅吃卯粮,也是拿以后的赋税,来填补现在的空缺。此非长久之策,朕心忧之。”
“众卿当思更为深远之谋,以解当下之急,亦为大唐之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群臣听完李世民的这番话,亦觉得是此道理,只是如今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一时之间哪里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众人皆低头沉思,殿内气氛又恢复了先前的凝重。
要不说,大唐最了解李世民的人,还得是长孙兄妹。
一个是与李世民琴瑟和鸣、天造地设,被李世民亲自称为“良佐”的长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