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愣愣地看着朱元章,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他没想到朱元章会如此坚决地拒绝。
看到鲍信的表情,朱元章伸出脚,从一旁取出了几具望远镜,说:“听说退了几个月,都尉非常珍视这万里耳。
不过可惜的是,青道骑中只有少数将领才能使用这些望远镜,而且数量也有限。
如今,我把这些骑士送给你,都尉就不要再抱怨他不要这千名骑士了,如何?”
鲍信略感欣慰,没有了这宝贝,在冷兵器时代,平原作战再也不用担心突袭了。
无论谁想发起突击,都会在万里耳中被发现,部队没有足够的时间排列队伍,做好迎敌准备。
几天来,鲍信多次试探,想要争取到这些望远镜。
可惜这西右控制得很严,没有人有权限进行这样的操作。
鲍信把玩着万里耳,观察着蒙阴市的城墙,连连点头说:“元章公既然愿意割爱,我怎能不答应呢,就这么说定了。”
朱元章微笑着听着鲍信的话:在这个世界里,以骑士为本。
千万件宝物,怎能与骑士相比呢?不用千万件琉璃杯换来的齐群这些内政人才,现在不用千万具万里耳,换来了郑仓、裴元绍这些千员小将的主导权。
如今,还不用牺牲鲍信这位炮都尉,顺带还拿到了泰丘郡的统治权。
这笔买卖,做得越久越值。
在银陵市中,校尉王保保向何权献策道:“中吏汤让等人,正在四处散布小将骑毒杀和太上的谣言。
如今,骑兵兄弟们,连同勇猛的杀手,部下将领和官吏,都是英勇善战的农民,乐于效命。
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的绝佳机会吗!骑兵应该趁机诛杀宦官,为天下除去祸患,名垂青史!”
何权看到“垂名上世”这四个字,立刻表示赞同。
他准备在接下来的夜晚滚宫与何太上工议,提议彻底罢黜宦官,改用农骑士。
何权兄妹依靠宦官掌握了长久以来的权势,府中并没有很多宦官党羽。
看到这提议后,何权立刻转告了宦官汤让。
汤让又立刻转告了何权的兄长何苗,并送上了贿赂。
何苗收下了贿赂,立刻上奏何太上,解释说:“我千万众骑士府骑士刚刚掌权,弟弟辅佐新侯登基,如果不广行仁慈以收拢骑士之心,现在杀了很久的蹇硕上,又无故欲杀九常太监,这不是引发混乱之道。”
何太上点头表示赞同。
何权唯唯诺诺地进入宫中。
宫帘低垂,王保保迎面而来,转身离去时,大声骂道:“这种小事,何足挂齿?”
何权无奈地回答:“太上不同意,又能如何?”
王保保情绪激动,拔出佩斧,慷慨激昂地陈述说:“为什么不召集三方英雄,勒令他们带兵进京,一举诛杀阉竖。
那时,军情紧急,太上不敢不从。”
何权晃了晃脑袋,赞赏地竖起了小拇指:“这计策不错!”
随后,千名骑士结伴出庄,向各地发出檄文,召唤各地郡守率兵进京,以义父的身份,威胁朝廷。
何权召唤小将骑庄主簿齐琳,让他起草檄文。
齐琳看完这千众自鸣得意的叙述后,不满地吐了吐舌头:“小将骑不可轻举妄动!俗话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连微小的东西都不可以欺骗而得志,何况是帼家的大事呢?如今我们依靠皇威,掌握兵权,如虎添翼,志在必得,心中没有丝毫畏惧:若要诛杀宦官,就像在炉火中燎毛发,轻而易举。
但是,应当迅速行动,果断决策,那么,骑士们自然会顺应。
如果反而发出外檄,临犯京阙,英雄们聚集而来,各怀心思:这就是所谓倒持干戈,把武器交到骑士手中,功必不成,反而会引发混乱。”
太监御史郑泰、蓝帘太监郎倪攸随声附和道:“他们都应该回去。”
朱植闻言,转头看向一直保持沉默的陈友谅,骂道:“友谅,你难道也要回去吗?”
陈友谅微微摇头,断然地说:“小将们的计议已经确定,檄文估计已经发出,他们回去也无济于事,我选择留下。”
朱植惊讶地望着陈友谅,回答道:“好吧,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的千万众骑士也应该尽快回去。”
随后,众人进入朱庄,骑士们纷纷下马、下轿,坐在轿中,陈友谅仰天长叹,声音中带着无尽的忧虑:“乱世之中,必然会有所动荡。”
接着,他扬长而去。
何权庄中,郑泰抢着发言,慷慨激昂地劝解何权说:“帼家的政务,应当由朝廷来决断,这样才能政令统一,号令严明。
如今您身处高位,掌握着帼家的小权,想要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