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第一千零四十回背朱情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有了刘良佐提供的情报,岳讬精准的找到明军杜弘域,给与致命一击。
一盏茶的时间,杜弘域就被冲垮。
溃兵后撤,影响到后方的弘光皇帝。
恰巧在这个时候,孙应元派人告知弘光皇帝,快到他的军营躲避辽东军的锋芒。
弘光皇帝正求之不得,再加上孙应元之前有救驾之功,便毫不犹豫的进入孙应元军中。
这个胖皇帝,就是典型的没掌握情报。
他不知道,孙应元已经决心叛明,带走弘光皇帝,只是想增加投降的筹码。
然而,孙应元也没想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么容易。
就在孙应元准备派人向辽东军投降表的关键时候,忽然中军主动冲击正在击杀溃兵的辽东军满达海部。
满达海是代善的第七个儿子,今年才十七岁,他是第一次随军出征,只是小小的连长。
正因为年轻,看到数量众多的敌人冲杀而来,反而不那么怕。
满达海直接带着部下,组成一支小方阵,从正面对敌人实施火枪进攻。
密集的米涅弹,打在明军的身上,非死即伤。
孙应元的中军顶不住,只得退了下去,也许是故意退的。
总之,满达海追了上去。
其他连辽东军一看,也追了上去。
当塘骑火急火燎地找到孙应元,报告了这件事。
孙应元气疯了:「这是谁擅作主张,是黄飞还是诸葛晋明!」
「大帅,眼下追究谁使坏已经不重要,辽东军打过来了。」塘骑急死了。
情况危急程度,只有身处第一线的人才能切身感受。
一排排整齐的队列,在鼓声的伴奏下,井然有序的装弹——开枪——清理残渣——装弹,这般循环着。
无论是弹丸密集度,还是时速,都快得惊人。
跟他们的相比,自己手中的武器连烧火棍都不如。
「管不了这些了,赶紧先撤。」
孙应元知道,自己的兵是顶不住辽东军进攻,先撤再说。
可是,他话音刚落,就听到身后有人喊,孙应元反叛投敌。
反叛投敌?
孙应元懵了,这话从何讲起!
还没等他分辨真伪,就见另一名塘骑飞奔而来:「大帅,大事不妙。田雄接到陛下后主动脱离大军,还派人夺走了船只,并且喊道……」
「不用说了。」孙应元已经知道后面的内容,他气炸了,田雄真不是个东西。
将领们也面面相觑,没想到田雄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选择背叛孙应元,挟持弘光皇帝卖主求荣。
片刻后,孙应元道:「不要管正面,大家随我杀向后方,救出皇帝陛下,再往东南方向突围。」
很多将领心里在想,能不能不救弘光皇帝,直接逃走啊。
虽然没说出口,但在执行的时候,却是这样执行的。
辽东军在副团长刘兴邦的带领下尾随追击,先后击杀黄飞、诸葛晋明两大中军总兵。
在正面,田雄对孙应元的反扑早有提防,以拒马桩阻挡,节节抵抗。
本来就兵少的孙应元,又被三心两意的部下分了兵,最终被田雄的弓兵乱箭射死,壮烈阵亡。
整个芜湖抵抗最坚决的是孙应元,无论他本心如何,还是为大明捐躯。
所以,在他死后,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譬如有人就说他先是打败了名将刘良佐,然后被一个叫马岱的下级军官砍断了浮桥,导致孙应元军心溃散而兵
败身亡。
孙应元死前,还手刃数十名辽兵,最后见突围无望才自杀的。
这些内容传得有鼻子有眼,成为茶舍的谈资。
这些,对孙应元来说,都不重要了。
他作为朝廷外派的京营将领,一直比较受到朝廷照顾,也在对敌作战中颇有斩获,可他连自己的部下都搞不定,只能算是一个冲锋队长,而不是合格的统帅。
随着他的死,整个芜湖的明军陷入总溃败。
卜从善第二个被坚决消灭,而卜从善本人是被辽东军的马蹄直接踩死的。
涂蜚面对海军毫无反手之力,只得撤退。
方国安跑了,这是个奇人,跑得无声无息,还捎带着把俩文官阮大钺和朱大典带走了。
黄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想投降,但在辽东军知道他名字后直接开枪。
没打死,只打个半死。
开枪的士兵被长官催促着,追击敌军,不然要领军罚。
士兵们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