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朝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并监考的,考试内容通常涵盖经义、时务、文学等多个领域。
当然,有些皇帝的水平不行,还得组织一个专门的出题团队。不过这个出题团队是绝对密的,一旦泄露考题,那可是诛九族的重罪。
而且为了保密,大朝试的题目也有好几套,至于到底用哪一套,还得由皇帝在开考前亲自选择。
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精彩的答卷,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对时政的见解。
此外,每次的大朝试竞争异常激烈,考生数量众多,而榜首只有一个。
要在众多优秀的士子中脱颖而出,除了具备卓越的学识和才华,还需要有良好的运气和临场发挥能力。
总体而言,要想获得大朝试中的榜首难度极大,需要士子具备全方位的优秀素质和能力。只有那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士子,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榜首的殊荣。
所以自从去年冷锋说出要获得本次大朝试的榜首时,被大多数人都看不好,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毕竟大朝试和去年的年轻学子面圣不一样,那时只是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比较。而且这个范围的等级,放在整个读书人中,只能算是中下层的。
不是说这些年轻天才不行,而是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学识和见闻,无法和这些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的士子们相比。
虽然也可能有少部分天才,能够和这些参加大朝试的天才相比,但是那毕竟只是少数人。去年和冷锋那批一样参加面圣的天才,如果放到今年来参加大朝试,很多人可能连入榜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如果放在正常情况下来说的话,以他们的资格,是没有权利参加大朝试。
冷锋能够参加今年的大朝试,也是得到皇帝的特批之后,才有这个权利的。
这也为什么文卓在找冷锋麻烦的时候,不敢以此为借口,反而要诬陷冷锋携带危险物品的原因。
毕竟去年皇帝亲口答应冷锋可以参加今年大朝试的时候,文家兄弟也是在现场的。而且皇帝还为此专门下了一道旨意,虽然这只是口头圣旨,但是效果也和真正的圣旨也没有什么区别。
文卓也知道,自己是无法阻拦冷锋参加大朝试的。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故意影响冷锋的心境。
别看文卓一副做事急躁的样子,其实大多数的时候,他是故意这么做的。
今天阻拦冷锋,也有这方面的成份在里面。不过后来是被冷锋黄诗诗之间的举动刺激到了,这才表现的有些失常。
不过在文卓看来,即使是冷锋正常参加大朝试,也无法取得多么好的成绩。
就是以文家兄弟这种性格狂傲的人看来,他们要是参加大朝试的话,都很难排名靠前。
不过他并不了解冷锋,或者说只是自认为了解冷锋。
如果要让冷锋来写作纯粹的八股文,那还真的有些为难了他。不过这个时代的文坛风气还没有僵化,文章写作还是以灵动为主。
对于冷锋来说,最难的当属策论题,毕竟这不是他的强项。好在这次大朝试的策论题论题目,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内外交困之形势与应对之策!
这是要求士子针对如今的局势,谈谈破局之道。
由此也可以看出,兴帝的确是有中兴南方朝廷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还很迫切。
要想将这道题答,不仅仅是看文采,更重的是观点和独到的眼光。
这道题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在里面,对于这些士子来说,不仅仅要考虑如何答好题,而且还要考虑如何让皇帝满意,不能有大逆不道之言。
但是对于冷锋来说,他的视野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所看到的自然不是这些士子们可比的。
就算在策论的格式上他不如这些士子熟悉,但是在观点和表达上却不弱于其他人。
只是思索了一会,冷锋便心中有了计较。
针对这个策论,要从探讨南方朝廷时期面临的内外部困境,如金人的威胁、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想好在大致方向之后,冷锋接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是分析南方朝廷内外交困的原因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是探讨如何加强国防力量,抵御外敌入侵,例如改进军事战略、培养军事人才等。
第三是提出治理内政的建议,如反腐倡廉、改革政治制度、改善民生等。
第四是讨论如何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民众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第五是考虑外交策略,与其他国家或势力进行合作与交流,以缓解外部压力。
除此之外,冷锋更是结合后世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些见解很多都是跳出了这个时代人固有的思维,让人看上去觉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至于所采用的写作方法,也是按照策论要求的格式。
虽然冷锋只是一个穿越者,而且他的前身对于这方面也是